新加坡的《雇佣法》要再改咯!这次改动可能会包括以下几项重点:提升年假天数、提高薪资门槛、加强企业重组时对员工的保障。不过,有议员建议雇主在开除员工时必须交代理由,这点可能不会被采纳。
这次修法是人力部长在3月6日的财政委员会辩论中宣布,他表示政府希望通过检讨《雇佣法》,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,也维持企业的灵活运作空间。
人力部(MOM)将会跟三方伙伴一起进行检讨,包括全国职工总会(NTUC)和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(SNEF),详细方案会在今年稍晚公布。
重点一:年假有望增加
目前,在新加坡工作超过三个月的员工,最基本的年假是7天。但义顺集选区议员(Louis Ng)提议,把这个最低法定年假提高,特别是为了帮助低薪员工。他指出,这个年假标准已经57年没有更改了。
人力部数据显示,有大约18,800名员工只享有7天年假。而全职员工当中,有一半以上拿到的年假不超过14天。
专家们认为,增加最低年假天数是最有可能被采纳的建议。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家Kelvin Seah就指出,近年来越来越多调查显示,员工面对工作压力和过劳,提高年假能缓解这个问题。
不过,新加坡全国雇主联合会(SNEF)则表示,提高年假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,不一定实际或可持续。他们更倾向推动灵活的工作安排。
重点二:雇主是否需要交代开除员工的理由?
全国职工总会助理秘书长(Patrick Tay)建议,雇主在辞退员工时,应该提供合理解释。但这个建议就没那么容易被通过。
目前雇主即使没有预告期,也不需要解释为何解雇员工。 Patrick认为,这让员工很难投诉不公平的解雇。
不过,专家指出这个提议不太可能被采纳,因为会对雇主造成很大压力。律师Jonathan Yuen就表示,这样的制度太偏向员工,对雇主来说不公平。
SNEF也指出,这个规定可能会让雇主对聘请全职员工更保守。再加上数据显示,2022年有75%的“被不当解雇”申诉最终都不成立。
但社会科学院教授Walter Theseira认为,现在是时候检讨一下新加坡的“解雇程序”了,因为有些雇主会用逼员工辞职的方式规避法律。
重点三:公司重组时员工如何被“转移”也要讲清楚
在公司并购或重组的时候,员工可能会被“转移”到另一家公司。但目前《雇佣法》第18A条并没有很清楚说明这类情况要怎么处理。
法律专家指出,像是员工如果不愿意被转移、新雇主无法拿到工作准证,或是新雇主改变了合约条件,都可能引发纠纷。这部分法律的定义和执行机制都不够清楚,需要加强。
重点四:提高受保护员工的薪资门槛
目前,《雇佣法》第四部分(涵盖休息日、工时和其他服务条件)的保护对象是薪水不超过$4,500的工人,以及不超过$2,600的非管理阶层员工。
郑德源建议,这些门槛需要跟着新加坡的中位数工资调整,让更多员工受到保护。他也提议第33条应该提高门槛,让员工在公司破产时能更优先拿到薪资。
另外,关于“工人”这个定义也要重新检讨。目前“工人”是指做体力劳动的员工,如清洁工、建筑工、司机等。但现在很多职位的工作内容模糊,不一定是传统的“出体力”。
这次《雇佣法》修法可能影响很大
整体来说,这次修法可能让员工权益更清楚、年假更多、低薪员工获得更多保障。但在保留企业灵活度的前提下,不是每个建议都会被采纳。
新加坡接下来会怎么平衡“员工保护”和“企业竞争力”?就让我们继续观察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