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今年11月底,新加坡百万组屋的交易量激增至944个,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。如果趋势持续,全年交易量很可能首次突破1000大关。然而,虽然百万组屋的热潮来势汹汹,但它们在整体转售组屋交易中仅占约3%。
根据建屋发展局的数据,今年首三季的转售组屋交易量已达到2万2562个,预估全年总交易量将接近3万个。换句话说,虽然百万组屋的增幅引人注目,但它仍然只是整体组屋市场的一小部分。
加冷/黄埔成百万组屋“赢家”
报告显示,今年有23个市镇出现了百万组屋交易,其中加冷/黄埔以148个成交量拔得头筹,相较去年54个翻了2.7倍。其他区域如盛港、武吉班让和义顺,也出现了百万组屋交易,分别从去年的零、一个和四个增长到今年的四个、八个和九个。
为何百万组屋交易飙升?
分析指出,百万组屋的兴起与市场上的“降级者”和高收入双薪家庭密切相关。这些买家因政府近两年推出的三轮房市降温措施,对私宅买卖意兴阑珊,转而务实选择组屋。这些政策不仅压制了私宅市场,也间接推动了百万组屋的交易量。
从数据看市场:翻倍增长的背后
从今年的交易趋势来看,像红山、碧山和宏茂桥这些传统热门地区依旧受青睐,交易量分别达到了121、71和62个。而一些过去较少见百万组屋的区域也开始发力,如芽笼和后港分别录得43和31个交易。
虽然百万组屋价格听起来“高不可攀”,但它在市场上的实际比例仍然相对小,显示出购屋者对地段、屋龄等因素仍有考量。未来,随着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,百万组屋的走势值得继续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