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

中国餐饮品牌大举进驻新加坡,新加坡人为何越吃越上瘾?

中国F&B品牌攻占狮城:到底是什么让新加坡人越吃越上瘾?

过去十年里,新加坡的中国菜种类已经远远不只是海底捞那么简单了。要说明的是,这里讲的“中餐”不是我们熟悉的本地华人传统菜肴(像福建炒虾面、潮州粥那类),而是中国各地不同风味的“外来”中餐。

自从2012年海底捞首次进驻新加坡之后,像谭鱼头(Tan Yu)、同乐兰州牛肉面(Tongue Tip Lanzhou Beef Noodles)、太二酸菜鱼(Tai Er)等中国品牌,也陆续在新加坡打响名号。

如今走在商场,不难发现各式中国餐饮店比比皆是,像Scarlett超市、蜜雪冰城也早已不再是稀奇事。

根据咨询公司Momentum Works的数据,截至2024年6月底,新加坡有大约32个中国F&B品牌,共经营着184间分店。而这股中国餐饮浪潮,不只是为了来新加坡发展生意,更是因为中国国内市场竞争激烈,逼得品牌必须“杀出血路”,往东南亚扩展。

中国餐饮品牌爆发式进军新加坡

过去要吃麻辣锅或串串,可能还得特地跑牛车水或芽笼。现在?商场、邻里中心什至咖啡店都找得到!像湘菜品牌农耕记(Nong Geng Ji)和蜀大侠火锅(Shu Da Xia)都在2023年后相继开店;“中国汉堡”肉夹馍品牌秦记肉夹馍(Qin Ji Rou Jia Mo)更是两年内开了九家分店。

其中“本地制造”的也有,例如由一群20多岁新加坡年轻人创立的A Hot Hideout麻辣烫,从南大校园小摊一路开到全岛7家分店。他们自创“新世代麻辣”(new-gen mala),把辣度调低,更贴近本地人口味,主打现代、包容、亲民。

中国品牌为啥来新加坡?

根据媒体报导,中小企业协会主席Ang Yuit指出,除了中国市场竞争激烈,受中美贸易战影响,许多品牌不得不“走出去”,寻找新商机。

Momentum Works的报告也指出,仅在2024年上半年,中国就有超过100万家餐饮企业倒闭,比2023年增加了70%。这股危机促使品牌纷纷转向海外,而新加坡正是其中一个理想落点。

广告后内容继续

谭鱼头新加坡区董事总经理Raymond Liu表示:“新加坡人本来就爱吃辣,川菜这些重口味菜肴早就有市场。只是现在通过小红书、抖音等社交平台,更多人开始尝试和讨论不同地方的中餐。”

农耕记创办人Chef Feng Guohua也说,他们注意到本地人对湖南菜等区域中餐的兴趣不断增加。他认为湖南菜的重口味、香气、还有类似煮炒的风格,很合本地人口味,加上新加坡人到中国旅游次数增加,亲自尝过之后更上瘾。

他补充:“我们不只是来开分店,更是想做对的事,保留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味道。新加坡的经验也帮助我们改进服务、了解不同顾客的需求,整体更强大。”

本地口味也在影响中国品牌

A Hot Hideout的CEO Lee Ray Sheng(Ray)说:“我们不是想硬碰大品牌,而是创造属于本地的麻辣烫,把辣味调整到更平衡,打造‘新世代’的麻辣风格。” 他透露正在计划推出清真版本,并进军更多商场。

Ray也指出,现在年轻人接触各种美食更大胆,也受社交平台Facebook、小红书、抖音、YouTube影响很大。这些平台让人沉浸式认识中国饮食文化,视觉与情感双重带动食欲。

食客怎么看?

20多岁的幼教Lim说,她每周至少吃两次麻辣,最爱中国餐饮品牌带来的方便。 “以前要吃正宗的中国菜,还要去牛车水。现在商场楼下就有,真的很方便。”

她表示自己会爱上中国菜,是因为中学时认识了一些中国朋友,也被他们“带坏了嘴”。此外,社交媒体也是她饮食喜好的“幕后推手”。

受访者普遍认为,中国品牌的受欢迎度,也和新加坡中国籍人口增加有关。他们把家乡口味带过来,让更多本地人有机会尝到。同时,这些品牌服务好、价格合理又好吃,自然越来越红。

Written by FoodieSG

分享🇸🇬 新加坡 吃、喝、玩、乐最新消息

广告后内容继续

新加坡鳗鱼多数来自濒危种类!专家建议减少食用保生态

面对10%新关税,新加坡为何可能成为赢家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