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 2025 年世界肾脏日的 CNA 采访数据显示,目前新加坡约有 50 万人患有肾病。尽管新加坡人口不多,但肾衰竭发生率排名全球第四,形势相当严峻。
陈笃生医院(Tan Tock Seng Hospital)肾脏科主任 Yeo See Cheng 副教授在采访中表示,随着年龄增长,肾功能会自然下降,而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导致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。
“富裕生活方式”是诱因之一
Yeo 副教授指出,新加坡的“富裕生活方式”和人口老龄化是造成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他提到,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模式都在发生变化,仅仅注重健康饮食可能还不够。
虽然许多人开始控制糖分和盐分摄入,但饮食中的钠含量仍然偏高,尤其是隐藏在调味料、酱汁和汤汁中的钠。数据显示,新加坡人的钠摄入量是世界卫生组织(WHO)建议摄入量的 两倍以上。
患病人数或比统计更高
更加令人担忧的是,新加坡的肾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了。根据《海峡时报》(The Straits Times)2024 年 8 月的报道,新加坡 2022 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 发现 14% 的人口患有慢性肾病,相比 2020 年的 9% 有明显上升。
以 2021 年的新加坡总人口 约 545 万 来计算,当时估计已有 76 万人 罹患慢性肾病。全球范围来看,约每 10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有肾病,而新加坡的比例已经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。
预测:到 2035 年,近 90 万人患病
根据新加坡国家医疗集团(National Healthcare Group)和新加坡国立大学(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)专家的预测,到 2035 年,新加坡约 25% 的人口(接近 90 万人)将患有慢性肾病。
虽然大多数患者仍处于早期阶段,但数据显示 新加坡的五期慢性肾病(即终末期肾衰竭)患病率全球第三,仅次于台湾和美国。
慢性肾病分为五个阶段,前两阶段病情较轻,肾脏仍能正常工作,而到了五期时,肾脏功能几乎完全丧失,患者需要接受透析 或肾脏移植。
肾病早期无明显症状,发现时可能已严重
多数慢性肾病 1 期或 2 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,往往等到肾功能进一步下降时才会察觉。 Yeo 副教授强调,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肥胖以及吸烟都会增加患肾病的风险。
透析患者逐年增加,马来族患病率最高
据《海峡时报》报道,新加坡的肾衰竭患者数量在过去 10 年增长了 40%,其中 2022 年新开始透析的患者中,男性占 60%。
从种族数据来看,2022 年需要透析的患者比例分别为:
- 马来族:每百万人口 459 人
- 华族:每百万人口 150 人
- 印度族:每百万人口 183 人

终末期肾病(即 第五期慢性肾病)意味着肾脏无法正常运作,体内废物和液体累积,患者需要透析来清理血液,或者进行肾脏移植。
Yeo 副教授建议,定期进行健康筛查,例如:在全科医生诊所或综合诊疗所(Polyclinic)进行血液检查,能及早发现肾病,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善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