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加坡国家环境局(NEA)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本地共报告超过13,600起登革热病例,比2023年的9,949起增长了36%以上。
尽管案例有所增加,环境局表示,通过“沃尔巴克项目”(Project Wolbachia)以及社区持续努力清除蚊虫滋生地,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爆发。
此外,尽管存在登革热案例基数高、居民免疫力低和某些地区蚊虫数量增加的情况,年中案例激增得到了有效控制。
沃尔巴克项目的成效
“沃尔巴克项目”自2016年启动,采用实验室培育的带有沃尔巴克菌的雄性蚊子,与环境中的雌性蚊子交配,使后者产卵无法孵化。这种方法已被证明能够逐步减少高风险地区的蚊虫数量。
新登革热病毒血清型影响
国家环境局指出,自2023年9月起,登革热病毒血清型2(DenV-2)成为主要流行病毒,之前在2023年曾经流行DenV-1和DenV-3。
由于人群对这四种病毒血清型的免疫力普遍较低,这种病毒血清型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案例激增。国际传染病协会前任主席Paul Tambyah教授解释道,病毒血清型的转换通常会导致大量未免疫人群感染,从而增加症状病例。
气候因素助长传播
2024年被认为是气候最炎热的一年之一。湿热的环境可能导致蚊虫活动增加,进而加剧传播风险。尽管这些推测难以完全证实,但其影响不可忽视。
当前疫情状况
截至2025年1月6日,新加坡共有14个活跃登革热病例集群,其中三个为高风险地区,分别位于勿洛(Bedok)、第六大道(Sixth Avenue)和宏茂桥(Ang Mo Kio)。
就在日期(2024年12月29日 – 2025年1月4日)报告了110起新病例,比前一周增加了39起。
提高防范意识
环境局呼吁公众清除积水并保持家居环境整洁,以避免潜在的蚊虫滋生地的形成。如果防控措施不足,所有这些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登革热病例进一步激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