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位48岁的印度游客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街道上,突然被脚下出现的天坑吞噬,至今仍下落不明。
随后几天,在距离第一处天坑约50米处的Masjid India区域,又发生了第二起天坑事件,这些天坑被认为与当地的暴雨和地下管道泄漏有关,引发了公众对吉隆坡天坑频发的担忧。
吉隆坡天坑
目前对天坑的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中,但专家们普遍认为地下水流、土壤侵蚀、地下管道泄漏及暴雨是主要因素。吉隆坡地下部分地区富含石灰岩,这种地质结构易于在长期水流侵蚀下形成空洞,从而引发地面塌陷。
马来西亚工程师学会会长表示,Masjid India是一个繁忙的地段,多年的地下设施布设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并带来潜在的不稳定性。
然而,当地矿物与地质部门的评估显示,Masjid India区域并不位于石灰岩下方,这表明天坑的成因更可能涉及人为因素。
吉隆坡与新加坡地质条件的差异
与吉隆坡的石灰岩地质不同,新加坡的地基主要为坚硬的基岩,表层覆盖残余或沉积土层,没有明显的地下水流。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岩石工程专家吴教授指出,新加坡的石灰岩区域虽有小型空洞,但未见有重大地面沉降或天坑现象。此外,新加坡深厚的建筑基础和严谨的施工标准也有效减少了天坑风险。
尽管新加坡过去十年在金文泰及樟宜路上偶尔发生过天坑,这些事件通常与地下工程有关,而非自然形成。相比吉隆坡,这些天坑事件往往是局部的,不具有石灰岩地区天坑可能互相连接的特性。
新加坡的防范措施
新加坡在地下施工过程中,通常会使用测压计监控地下水压力,并设置沉降标记检测地面变形。南洋理工大学目前还在研发智能技术,以在隧道掘进期间探测天坑的早期迹象。
由于新加坡的地质状况较为稳定,不存在易于形成天坑的建筑区域,因此新加坡无需为此过度担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