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说了申请新加坡PR“条件“是个谜!永远都不知道真实的审合条件是什么,简单来说,有贡献才有机会。
但是看这位楼主的条件,贡献应该很大呀!为什么还会被拒?
在新加坡生活了两年半的楼主,有美国本科和硕士学位。分别来自明尼苏达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,之前在Shopee担任产品经理,年仅28岁。
根据2022年的新加坡薪资指南,他的收入在同龄人中处于顶尖5%的水平。尽管背景亮眼,他的新加坡永久居民(PR)申请却在四个月内迅速被拒绝了两次。
这还没完!他的朋友情况也类似情况。这位朋友在新加坡工作一年半,同样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,28岁,在一家知名公司担任数据科学家,收入在25至29岁年龄段中排在前3%。不过,他的PR申请也是在四个月内被快速拒绝。
他们俩的经历在他们的社交圈子里应该算是很不错了或厉害了吧?
他们收集了大约10位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同事和朋友的数据,这些人分别就职于Lazada、TikTok、Shopee、Meta和Google等大公司。这些人的新加坡工作经历从1.5年到4年不等,但他们的PR申请都获得了批准,最快的仅用了一年半的时间。
在这个数据中,40%的人有中国的本科和硕士学位,另外40%拥有新加坡的学历,还有20%来自英国、美国或欧洲的学历。唯独他和他的朋友两次申请(四个月)都迅速被拒。
他们也想知道!到底有什么规则或条件是他们未能满足的,以及如何改善他们的申请,提高被接受的概率?